2024年全國高考落下帷幕。在考試結束至成績公布的這一段“真空期”,也是心理問題容易找上門來的時期。成都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心理治療師熊弘曄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在這一階段如果沒有進行很好的心理調(diào)試,考生往往會呈現(xiàn)出焦慮、迷茫和煩躁等心理、情緒以及行為的變化。
熊弘曄介紹,考生在考試結束后主要會出現(xiàn)以下四種不良心理:一是失落自卑心理,因為考試沒發(fā)揮好而產(chǎn)生失落感、負罪感,覺得前途渺茫;二是焦慮抑郁心理,成績尚未出來之前,自己心里沒有把握,持續(xù)焦慮煩躁,因而寢食難安,情緒不穩(wěn)定;三是過度放縱心理,考試結束后通宵游戲、熬夜刷劇、日夜顛倒、飲食失衡等,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四是價值感缺失心理,部分考生在考后喪失了學習目標和動力,價值感缺失,十分迷茫。
熊弘曄建議,當考生出現(xiàn)上述情況時,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心理調(diào)試:
適度放松
考生在考試后仍要規(guī)律生活,保持正常的飲食、睡眠,盡可能不要打亂自己的生物鐘。有意識地控制心理活動,不去多想考試及其結果,而是重新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
尋找目標
考生可以和家長積極溝通,共同探討假期的生活方向。例如,考駕照、學習計算機應用軟件等實用的技能,或者幫家長做家務,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等,這都有益于考后平衡心態(tài)。如果孩子沒有主動溝通,家長也可以找個機會和孩子進行平等談話,了解孩子的想法,一起探索人生下一階段的方向。
學會調(diào)節(jié)
學會接納負性情緒,通過有效手段幫助自己面對和處理。比如每天抽出一點時間深呼吸放松和想象放松訓練,有助于放飛心緒,保持平和心態(tài)。同時,可以主動地和信任的人溝通,把自己的不好的情緒表達出來,尋求幫助。
“無論家長個人心境如何,都要為孩子的良好情緒助力。孩子向家長表達負面情緒時,家長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耐心傾聽,接納孩子的情緒,適時給予支持。同時,家長應避免與孩子反復談論高考話題,不在無形中給他們增加壓力。”熊弘曄強調(diào)。
近日,依托新華網(wǎng)建設的健康中國促進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新華網(wǎng)健康中國促
6月1日至4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在青島舉行。據(jù)了解,為
本站所有建議僅供用戶參考,不可代替專業(yè)醫(yī)師診斷、不可代替醫(yī)師處方,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相關責任。
Copyright © 2017 www.inbuc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7019435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