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款名為優(yōu)萃美pylomed益生菌免幽咀嚼片的產(chǎn)品,迅速霸屏,各路明星、大V主播、甚至達人們都在瘋狂推薦。
優(yōu)萃美Pylomed的作用是什么?效果如何?和普通益生菌有什么區(qū)別?下面將一一揭秘。
先說優(yōu)萃美pylomed益生菌免幽咀嚼片的作用,主打清除胃里的幽門螺桿菌。很多文獻中都有關(guān)于幽門螺桿菌的記錄:幾乎100%的慢性胃炎、95%以上的十二指腸潰瘍、67-80%的胃潰瘍都是幽門螺桿菌引起的。
也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定義為胃癌的第I類致癌源,其傳染性勝似乙肝,對于人體可以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那么,優(yōu)萃美pylomed益生菌免幽咀嚼片當中使用的益生菌和普通益生菌有什么區(qū)別?
答案是:作用不同。普通的益生菌菌株起到平衡菌群,改善便秘或者腹瀉的作用。而優(yōu)萃美pylomed益生菌免幽咀嚼片當中使用的是DSM17648羅伊氏乳桿菌這個特殊菌株,可以清除幽門螺桿菌。換言之,如果某產(chǎn)品宣稱對抗幽門螺旋桿菌有效卻不含該專利菌株,那其效果,無據(jù)可考,消費者需要擦亮眼睛了。
至于DSM17648羅伊氏乳桿菌清除幽門螺桿菌效果如何?看完三組實驗數(shù)據(jù)后,再來匯總結(jié)論。下面是實驗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這是記錄在美國國立生物技術(shù)信息中心(簡稱NCBI)的數(shù)據(jù),2015年《羅伊氏乳桿菌DSM17648對人類幽門螺桿菌起到顯著的降低作用》研究報告。
PMCID:PMC4415890。
PMID:25481036。
實驗背景: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炎,潰瘍和胃癌的公認病原體和致癌物。世界人口的50%以上的感染此細菌[ 1,2 ]。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的嚴重程度與細菌數(shù)量有關(guān)[ 3 - 5 ]。
目前,唯一的治療選擇是三聯(lián)療法或者四聯(lián)療法[ 6 ]。使用此根除療法時,有嚴重的副作用,甚至會產(chǎn)生抗生素耐藥性[ 7 ]。
實驗目的:DSM17648羅伊氏乳桿菌(滅活)被證明除抗生素外,能有效對抗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通過相互作用減少胃中的幽門螺桿菌數(shù)量,是對抗胃病原體有效且創(chuàng)新治療方法。
■ 實驗一:由(a)、(b)2組實驗組成:
(a)實驗:實驗使用器具:熒光顯微鏡(OLYMPUS BX60顯微鏡,100-W汞燈U-RFL-T),放大倍數(shù)×1000。
A.用碘化乙啶著色的幽門螺桿菌,標紅色。
B. 用羧基二乙酸熒光素著色的Pylomed益生菌,標綠色。
C. 聚合體在熒光顯微鏡下顯示出兩種菌株的凝集。
(b)實驗:共聚集顯微鏡1、人工胃液(pH為4)、羅伊氏DSM17648與幽門螺旋桿菌培養(yǎng)液。
A. 幽門螺桿菌的透明液體。
C. DSM17648羅伊氏乳桿菌透明液體。
B.幽門螺桿菌和DSM17648羅伊氏乳桿菌在人工胃液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聚合物。
結(jié)果顯示:DSM17648羅伊氏乳桿菌的單個細胞與幾個幽門螺桿菌細胞結(jié)合,導致聚合體的交聯(lián),起到聚合作用。
上圖是掃描電子顯微鏡所拍到的圖片,左側(cè)是×1800放大后影像;右側(cè)是×11,000放大后影像。可以觀察到羅伊氏乳桿菌DSM17648(藍色)、幽門螺旋桿菌(紅),形成的聚合體。
實驗二、在模擬胃部環(huán)境下觀察羅伊氏乳桿菌DSM17648在胃酸情況下能否和幽門螺桿菌產(chǎn)生作用。
胃酸PH值2-PH值8之間,加入胃蛋白酶和幽門螺桿菌、加入DSM17648羅伊氏乳桿菌培養(yǎng)液,同樣可以觀察到產(chǎn)生的聚合體。
結(jié)果顯示:DSM17648羅伊氏乳桿菌只針對I型、II型幽門螺桿菌有效,對唾液鏈球菌、糖溶梭菌、脆弱擬桿菌、大腸桿菌這些共生菌不會產(chǎn)生影響。
實驗三、DSM17648羅伊氏乳桿菌菌株對已感染幽門螺桿菌但無明顯癥狀的患者進行實驗評估。
實驗對象:有128位受試者,其中有47對雙胞胎、34位單身人士;其中27位受試者的呼氣測試結(jié)果為陽性?傮w幽門螺桿菌患病率為21%;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不改變受試者生活方式、運動習慣、飲食習慣。
將受試者分為2組,安慰劑組和DSM17648羅伊氏乳桿菌治療組,實驗時長為2周。
結(jié)果顯示:左圖為治療組,右圖為安慰劑組。2周后,DSM17648羅伊氏乳桿菌治療組,受試者體內(nèi)幽門螺桿菌的數(shù)據(jù)顯著降低。
通過以上實驗,得到的結(jié)論是:DSM17648羅伊氏乳桿菌可以和幽門螺桿菌發(fā)生聚合作用,并只針對幽門螺桿菌起作用,不會對其他的菌群產(chǎn)生任何影響,且臨床實驗證明對幽門螺桿菌的清除是有效的。
不同于其他同類產(chǎn)品的是,優(yōu)萃美pylomed益生菌免幽咀嚼片是為不同人群設計的,分為成人版和兒童版,區(qū)別在于:
1、味道不同。成人版是檸檬薄荷味,兒童版是櫻桃味。
2、每片益生菌的含量不同:成人版每片含200億單位益生菌,兒童版每片含100億單位益生菌。都添加了木糖醇,對成人來說起到很好的預防齲齒、清新口氣的作用;對兒童而言,木糖醇的加入可以預防蛀牙。
3、針對人群不同。成人版主要針對成人,兒童版針對的是3-14歲的兒童研發(fā)的。
除此之外,不含乳糖、果糖、麥麩質(zhì),這就大大降低了過敏原,減少過敏的概率。對糖友來說也是十分友好,可以放心服用。
重點是,優(yōu)萃美Pylomed益生菌抗幽養(yǎng)胃咀嚼片能照顧到家里的每位成員,是預防及減少幽門螺桿菌的有效方式。
參考資料:
1. Suerbaum S,Michetti P.幽門螺桿菌感染。N Engl J Med。2002年;347:1175-1186。doi:10.1056 / NEJMra020542。
2. Lopes D,Nunes C,Martins MCL,Sarmento B,Reis S.根除幽門螺桿菌: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J控制版本。2014; 189:169-186。doi:10.1016 / j.jconrel.2014.06.020。
3. Kusters JG,van Vliet AHM,Kuipers EJ。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發(fā)病機制。臨床微生物學雜志, 2006年;19:449–490。doi:10.1128 / CMR.00054-05。
4. Varbanova M,MalfertheinerP。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細菌載量和胃黏膜炎癥程度。Dig Dis。2011; 29:592-599。doi:10.1159 / 000333260。
5. Tokunaga Y,Hata K,Ryo J,Kitaoka A,Tokuka A,Ohsumi K.消化性潰瘍穿孔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密度。J Am Coll Surg。1998年;186:659-663。doi:10.1016 / S1072-7515(98)00128-8。
6. Malfertheiner P,Megraud F,O'Morain CA,Atherton J,Axon AT,Bazzoli F,Gensini GF,Gisbert JP,Graham DY,Rokkas T,El-Omar EM,Kuipers EJ和Kuipers EJ。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管理-馬斯特里赫特IV /佛羅倫薩共識報告。腸道。2012; 61:646-664。doi:10.1136 / gutjnl-2012-302084。
7. Wu TS,Hu HM,Ku FC,Ku CH。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高雄醫(yī)學院學報。2014; 30:167-172。doi:10.1016 / j.kjms.2013.11.003。
8. Reid G,McGroarty JA,Domingue PAG,Chow AW,Bruce AW,Eisen A和Costerton JW。泌尿生殖道細菌在體外和體內(nèi)的聚集。微生物學。1990年;20:47-52。doi:10.1007 / BF02094024。
9. Younes JA,van der Mei HC,van den Heuvel E,Busscher HJ,Reid G.陰道葡萄球菌和乳桿菌之間的粘附力和聚集。PLoS一。2012; 7:e36917。doi:10.1371 / journal.pone.0036917。
10. Lang C,BöttnerM,Holz C,Veen M,Ryser M,Reindl A,Pompejus M,Tanzer JM。特定的乳酸菌/木聚糖鏈球菌共聚集。J登特水庫。2010; 89:175-179。doi:10.1177 / 0022034509356246。
11. Francavilla R,Lionetti E,Castellaneta SP,Magista AM,Maurogiovanni G,Bucci N,De Canio A,Indrio F,Cavallo L,Ierardi E,Miniello VL。羅伊氏乳桿菌ATCC 55730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抑制作用及對根除療法的影響:一項前瞻性研究。幽門螺桿菌。2008年;13:127–134。doi:10.1111 / j.1523-5378.2008.00593.x。
12. Dore MP,Cuccu M,Pes GM,Manca A,Graham DY。羅伊氏乳桿菌用于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實習生新興醫(yī)學。2014; 9:649–654。doi:10.1007 / s11739-013-1013-z。
13. Emara MH,Mohamed SY,Abdel-Aziz HR。羅伊氏乳桿菌用于消化不良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管理:一項雙盲安慰劑對照的隨機臨床試驗。Therap Adv Gastroenterol。2014; 7:4-13。doi:10.1177 / 1756283X13503514。
14. De Man JC,Rogosa M和Sharpe ME。乳酸菌的培養(yǎng)基。J Appl細菌。1960年;23:130–135。doi:10.1111 / j.1365-2672.1960.tb00188.x。
15. Whitmire JM,Merrell DS。成功培養(yǎng)技術(shù)幽門螺桿菌物種:一般培養(yǎng)技術(shù)幽門螺桿菌。方法分子生物學。2012; 921:17–27。doi:10.1007 / 978-1-62703-005-2_4。
16. Frank JA,Reich CI,Sharma S,Weisbaum JS,Wilson BA,Olsen GJ。對兩種常用于擴增細菌16 S rRNA基因的引物進行嚴格評估。應用環(huán)境微生物。2008年;74:2461-2470。doi:10.1128 / AEM.02272-07。
17. Charteris WP,Kelly PM,Morelli L,Collins JK。體外方法的開發(fā)和應用,以確定潛在益生菌乳桿菌和雙歧桿菌在人類上消化道中的轉(zhuǎn)運耐受性。J應用微生物學。1998年;84:759-768。doi:10.1046 / j.1365-2672.1998.00407.x。
18. da Silva TL,Reis A,肯特CA,Roseiro JC,休伊特CJ。使用多參數(shù)流式細胞儀研究地衣芽孢桿菌CCMI 1034有氧連續(xù)培養(yǎng)發(fā)酵過程中限制底物,攪拌強度和稀釋率對細胞聚集的影響。生物技術(shù)Bioeng。2005; 92:568-578。doi:10.1002 / bit.20622。
19. Geng J,Beloin C,Ghigo JM,Henry N.細菌在表面接觸時屏住呼吸,如在大腸桿菌菌株中所示,使用分散的表面和流式細胞儀分析。PLoS一。2014; 9:e102049。doi:10.1371 / journal.pone.0102049。
20.對于BCS,Etzel MR。噴霧干燥,冷凍干燥或冷凍三種不同的乳酸菌。食品科學雜志。1997; 62:576-578。doi:10.1111 / j.1365-2621.1997.tb04434.x。
21. Desmond C,Stanton C,Fitzgerald GF,Collins K,Ross RP。益生菌乳酸菌的環(huán)境適應性,以改善噴霧干燥過程中的性能。Int Dairy J.2001;11:801–808。doi:10.1016 / S0958-6946(01)00121-2。
22. Malaty HM,Engstrand L,Pedersen NL,Graham DY。幽門螺桿菌感染:遺傳和環(huán)境影響。對雙胞胎的研究。安實習生。1994年;120:982–986。doi:10.7326 / 0003-4819-120-12-199406150-00002。
23. Stettin D,Waldmann A,Wolters M,Trunz B,Schauder P,Hahn A.幽門螺桿菌感染-橫斷面調(diào)查結(jié)果。Dtsch Med Wochenschr。2007; 132:2677–2682。doi:10.1055 / s-2007-993118。
24. Fischbach W,Malfertheiner P,Hoffmann JC,Bolten W,Bornschein J,GötzeO,HöhneW,Kist M,Koletzko S,Labenz J,P層,Miehlke S,Morgner A,Peitz U,Preiss JC,Prinz C, Rosien U,Schmidt WE,Schwarzer A,Suerbaum S,Timmer A,Treiber G,Vieth M. S3-Leitlinie“ Helicobacter pylori und gastroduodenale Ululskskrankheit” Z胃腸。2009; 47:68–102。doi:10.1055 / s-0028-1109062。
25. Breuer T,Sudhop T,Hoch J,Sauerbruch T,MalfertheinerP 。德國西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病率和危險因素。歐元J胃腸肝素。1996; 8:47-52。doi:10.1097 / 00042737-199601000-00009。
26.《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涉及人體的醫(yī)學研究的道德原則。賈瑪 2013; 310:2191–2194。doi:10.1001 / jama.2013.281053。
27. Calvet X,Lehours P,Lario S,MégraudF。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幽門螺桿菌。2010; 15(補編1):7-13。doi:10.1111 / j.1523-5378.2010.00784.x。
28. Labenz J,Stolte M,Aygen M,Hennemann O,Bertrams J,Borsch G.幽門螺桿菌定性和半定量侵襲性和尼古丁侵襲性診斷。Z胃腸酸。1993年;31:437-443。
29. Peng NJ,賴桂華,羅國華,徐PI。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非侵入性診斷測試的比較。Med Princ實踐。2009; 18:57-61。doi:10.1159 / 000163048。
30. Debongnie JC,Pauwels S,Raat A,de Meeus Y,Haot J,MainguerP。使用簡單快速的碳14尿素呼氣試驗定量胃炎和潰瘍病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情況。核醫(yī)學雜志 1991年;32:1192-1198。
31. Cole SP,Cirillo D,Kagnoff MF,Guiney DG,Eckmann L.球菌和幽門螺旋桿菌在粘附胃上皮細胞和誘導白細胞介素8分泌方面的能力不同。感染免疫。1997年;65:843-846。
32. Chen X,Tian F,Liu X,Zhao J,Zhang HP,Zhang H,Chen W.從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中體外篩選對幽門螺桿菌具有拮抗作用的乳酸菌。乳業(yè)科學雜志。2010; 93:5627-5634。doi:10.3168 / jds.2010-3449。
33. Mehling H,Busjahn A.不能存活的羅伊氏乳桿菌DSMZ17648(Pylopass™)作為控制幽門螺桿菌的新方法。營養(yǎng)物質(zhì)。2013; 5:3062-3073。doi:10.3390 / nu5083062。
兒童多發(fā)性抽動癥屬于慢性神經(jīng)精神障礙性疾病,其發(fā)病有遺傳因素決定,疾病
為了發(fā)掘中國傳統(tǒng)商道中的文化精粹,結(jié)合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品牌發(fā)展戰(zhàn)略、激
虎年開工第一天,青島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推出《奮力走在前》首檔融屏欄目,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歷經(jīng)大疫后的國人對于健康和尊老敬老似乎又多了一番新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雖然疫情的陰霾還未完全消散,但此時已鶯飛草長,鳥語花
本站所有建議僅供用戶參考,不可代替專業(yè)醫(yī)師診斷、不可代替醫(yī)師處方,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相關(guān)責任。
Copyright © 2017 www.inbuc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7019435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