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次全國愛耳日。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如何才能讓兒童擁有健康的聽力呢?就此人民網(wǎng)記者采訪了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姚紅兵。
有些家長表示,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及同齡人,說話還口齒不清。在輾轉兒?、口腔科等科室后,最后帶孩子去耳鼻喉科做了聽力檢查后發(fā)現(xiàn),竟是聽力下降!芭R床中,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币t兵說,聽力障礙在兒童語言發(fā)育遲緩中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個因素。
姚紅兵介紹,0至3歲是兒童言語發(fā)育的黃金時期,正常的聽力是獲得言語發(fā)育的前提。聽力障礙可影響兒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妨礙其正常學習生活。聽力篩查可以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干預,減少聽力障礙影響,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
“家長應重視新生兒聽力篩查。一旦確診聽力障礙,應立即干預。干預越早,效果越好!币t兵提醒,寶寶出生48小時至出院前,應接受聽力篩查(初篩)。初篩未通過應在42天左右復篩。復篩未通過的寶寶,月齡3個月內應轉診至聽力診治中心確診。
有些寶寶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但是父母“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對聲音有反應,于是對聽力篩查結果并未放在心上。學齡期因孩子學習成績差、發(fā)音不清楚,就醫(yī)后確診為聽力障礙。對此,姚紅兵表示,如果孩子聽力篩查未通過,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聽得見不等于聽得好,耳聾也分程度,并不是完全處于無聲世界才叫耳聾。兒童即使是輕、中度耳聾也要重視,及時干預。
“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的寶寶,在生長發(fā)育的各個階段仍有可能會出現(xiàn)聽力損失!币t兵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現(xiàn)以下表現(xiàn)家長需警惕,這些可能是孩子聽力下降的信號,應及時就醫(yī)。
1.孩子耳朵皮膚異常、耳流膿、耳痛、耳悶脹感、耳癢等。
2. 孩子有拍頭、搖頭、抓耳等動作。
3. 孩子對聲音反應遲鈍,交談時愛重復問問題。
4. 孩子語言發(fā)育遲緩,口齒表達不清,學習能力下降。
那么,該如何保護兒童聽力健康呢?姚紅兵說,洗澡和游泳時,應避免臟水進入耳朵、耳道異物、掏耳。遠離強噪聲,放鞭炮時要讓孩子離燃放中心2米以外,并用手捂住耳朵;聽音響和看視頻時,不要將音量調得很大,最好不要讓孩子用耳機。警惕耳毒性藥物,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對于患有化膿性中耳炎、腮腺炎、化膿性腦膜炎等疾病的兒童,要及時治療,避免影響聽力。(視頻制作:實習生趙嘉欣)
近日,依托新華網(wǎng)建設的健康中國促進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新華網(wǎng)健康中國促
6月1日至4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在青島舉行。據(jù)了解,為
本站所有建議僅供用戶參考,不可代替專業(yè)醫(yī)師診斷、不可代替醫(yī)師處方,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相關責任。
Copyright © 2017 www.inbuc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7019435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