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喬業(yè)瓊)今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介紹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會上,有記者提問,現在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BA.4和BA.5亞分支有很多說法,它的傳播力和致病力究竟如何?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病毒學首席專家董小平表示,BA.4、BA.5亞分支的傳播力相較其他奧密克戎變異株略有增加,主要表現為國際上一些國家的研究發(fā)現病毒的較高的再生指數(R0);一些國家和地區(qū)BA.4、BA.5亞分支已經成為流行的優(yōu)勢毒株;過去5周,在歐洲、北美出現了感染數量的增加。
“BA.4、BA.5亞分支的致病力總體上與其他奧密克戎變異株相似,但在老年人群中快速傳播已經出現了重癥病例,在歐洲12個國家近期的住院率和ICU使用率都有所增加。流行病學數學模型研究顯示BA.4、BA.5亞分支引起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將有所增高。”董小平說。
針對現有的防控措施是否有效的問題,董小平表示肯定。他說,雖然BA.4、BA.5亞分支的傳播力有所增強,但仍然屬于奧密克戎變異株,沒有證據顯示現有的NPI(非藥物干預)措施將失效。換句話說,我國現有的防控措施仍能有效的應對。
那么,新冠病毒會永續(xù)不斷地變異下去嗎?對此,董小平表示,病毒變異,特別是RNA病毒的變異是病毒生存的基本特征,當病毒宿主(人群)通過自然感染、疫苗接種等對某種毒株產生了一定的群體免疫后,病毒就會通過變異,以部分突破存在的免疫屏障,從而得以繁殖,這也是許多病毒性傳染病常常呈現出周期性發(fā)病增加的原因之一。新冠病毒的確是一種“聰明”“狡猾”的病毒,在短短的2年半內出現了多個變異株,形成了多個流行高峰。
“關于新冠病毒的變異,大部分學者認為將長期存在,奧密克戎變異株應該不會是最后一個變異株,因此對于新的變異株的監(jiān)測,對于傳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力的影響,將是我們長期的關注重點。”董小平說。
現有的疫苗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是否仍舊有效?董小平說,我國自新冠疫情以來一直積極推動疫苗的研發(fā)和使用,不僅僅是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在以往出現包括Alpha,Delta變異株時就已布置規(guī)劃了相關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科學資料。在奧密克戎變異株出現以后,已經有多個團隊、多條研發(fā)途徑開展相應工作,取得了進展,但大規(guī)模的臨床(III期)研究還需時間。更為重要的是,是否需要以新的突變株替代現有疫苗接種的類型、劑次、策略等等,還需要科學的評估。
董小平表示,大量的國際、國內的真實世界研究證實,現行批準使用的疫苗,無論哪種類型,對于奧密克戎變異株(BA.1, BA.2)引起的住院、肺炎、重癥/危重癥、死亡都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加強接種可有效提高疫苗保護效率。雖然國內外一些體外研究發(fā)現BA.4和BA.5具有明顯的免疫逃逸現象,體外的病毒的中和能力降低,但真實世界的疫苗保護效力是否出現顯著降低還無具體數據。
“以往的Delta變異株和奧密克戎變異株(BA.1, BA.2)在體外研究時也呈現中和能力下降,但真實世界使用時仍顯示出良好的住院、重癥/危重癥和死亡的保護能力,因此國內外專家認為現行的疫苗接種仍然有效,對于老年人群、具有基礎病的人群疫苗接種,特別是加強針的接種仍然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董小平強調。
近日,依托新華網建設的健康中國促進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新華網健康中國促
6月1日至4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在青島舉行。據了解,為
本站所有建議僅供用戶參考,不可代替專業(yè)醫(yī)師診斷、不可代替醫(yī)師處方,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相關責任。
Copyright © 2017 www.inbuc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7019435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