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9月,是北京毒蘑菇中毒的多發(fā)季節(jié)。
北京的夏末秋初,氣溫較高、雨水增多,正是野生蘑菇生長旺盛的時期。在都市里憋壞了的人們一到周末就喜歡駕車出游,采摘野生蘑菇進行野餐。
然而,當“味道鮮美”、“口感細嫩”、“高蛋白,低脂肪”……這些詞匯伴隨著野生蘑菇在眼前不停閃現(xiàn)的時候,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可能威脅生命的事實:野生蘑菇中,一些種類帶有毒性,甚至是劇毒。
8月16日,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和北京市衛(wèi)生局聯(lián)合發(fā)出預警,提醒市民嚴防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發(fā)生。
我國的毒蘑菇大約有二百多種,其中,許多種類的形態(tài)特征與食用蘑菇相似,很容易使人誤采誤食。北京食用菌協(xié)會常務理事向華介紹說,北京的毒蘑菇主要分布在城市周邊的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和農(nóng)村。每年的7月~9月,是北京毒蘑菇中毒的多發(fā)季節(jié)。
早在2007年8月,北京房山區(qū)就發(fā)生了一起因誤食毒蘑菇而引發(fā)的群體中毒事件。當時,一位居民將野外采摘的野生蘑菇與另外6人分食。很快,7人先后出現(xiàn)了嚴重的消化道中毒癥狀,被送入醫(yī)院救治。5天后,首位重癥患者因急性肝腎衰竭死亡;再過了5天,又一位中毒者被奪走了生命。其余5人經(jīng)過治療后,終于痊愈。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對這7人食用的野生蘑菇進行了鑒定,發(fā)現(xiàn)這種蘑菇名叫“毒鵝膏菌”,毒性很大,食用后發(fā)病率達到100%,死亡率也非常高。但這種蘑菇看上去只是在菌柄上部比一般的食用蘑菇多了一層菌環(huán),一般人根本不會注意到。毒鵝膏菌在北京并不少見。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統(tǒng)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文華安告訴記者,食用毒蘑菇中毒時,最快10分鐘就會發(fā)作,最慢的可以潛伏24個小時。毒性較大的“白毒傘”,攝入50克就足以讓一個成年人喪命。食入“白毒傘”后,人體的肝、腎、血管內(nèi)壁細胞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都會受到嚴重損害,最后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達90%以上。而即便是毒性相對較輕的毒蘑菇,食用量過大也會致人死亡。
胃腸炎型中毒是最常見的類型。這類中毒的潛伏期和病程都比較短,一般多在食用后10分鐘~6小時發(fā)病,恢復較快,死亡者也很少。發(fā)作時,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痛,可能還伴有頭昏、頭痛、全身乏力的癥狀。但嚴重者會出現(xiàn)吐血、脫水、昏迷,以及急性肝、腎功能衰竭而死亡。臭黃菇、毛頭乳菇就能引起這類中毒。
神經(jīng)精神型的中毒,程度相對較輕。中毒者會表現(xiàn)出精神興奮、精神錯亂或精神抑制等神經(jīng)性癥狀,以及各種幻覺反應。誤食毒蠅鵝膏菌,就會引起幻覺反應。
溶血型和肝臟損害型是中毒程度較大的類型。所謂“溶血”,即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逸出;這種類型的中毒一般在食用毒蘑菇后6~12小時發(fā)病。除了有惡心嘔吐、腹痛或頭痛、煩燥不安等病癥外,中毒者還會出現(xiàn)急性貧血、肝及脾臟腫大等。有時,溶血可以引起腎臟損害,甚至繼發(fā)尿毒癥等。中毒嚴重者可能因肝臟、腎臟嚴重受損及心力衰竭而死亡。此類中毒癥狀主要由大鹿花菌引起。
肝損害型中毒是引起死亡的主要類型。誤食毒鵝膏菌所引起的中毒,就屬于這一類。毒素會對肝、腎、心、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造成損害。這類中毒的病程長、病情復雜,如果不及時搶救,死亡率可高達80%~100%;而且這類中毒的潛伏期較長,患者會出現(xiàn)一段假愈期,其間除了感到輕微乏力外,沒有別的癥狀,而實際上毒素正在損害你的肝。
“辨別蘑菇是否有毒需要知識和經(jīng)驗的積累。即便是專業(yè)人員,也很難保證準確無誤,普通公眾就更不容易做到了。有人說‘顏色鮮艷的蘑菇有毒’,這種說法并不可靠。外觀漂亮的橙蓋鵝膏類菌,就是清香可口的食用菌;而毒粉褶菌幾乎接近白色,卻含有毒素,不可食用!毕蛉A介紹說,判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最好從蘑菇的生物學特征入手,適當結(jié)合化學等其他方法。
從形狀上看,無毒的蘑菇頂蓋較平、傘面平滑而且上面沒有環(huán),菌柄也大多沒有環(huán)。有毒的蘑菇,頂蓋中央凸起,形狀怪異,傘面厚實板硬;菌柄比較長、容易折斷,而且有菌環(huán)、菌托。從蘑菇的分泌液判斷,將新鮮野蘑菇撕斷,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撕斷的截面不會變色,而且散發(fā)著清香味;有毒的分泌物大多黏稠、呈赤褐色,暴露在空氣中的斷裂面容易變色,同時伴有辛辣、惡腥等怪味。
此外,有一些化學鑒別法比較實用。采集野生蘑菇后,將它們的汁液取出,用紙浸濕,立即在紙上加一滴稀鹽酸或白醋,如果紙變成紅色或藍色,則表明該蘑菇有毒。也可以用蔥在蘑菇傘面上擦一下,如果蔥變成青褐色,也表明蘑菇有毒。煮野生蘑菇時,放入幾根燈芯草,或者與大蒜、大米一起煮,遇到毒蘑菇,燈芯草會變成青綠色或紫綠色,大蒜、大米也會變色。不過最為直觀的方法,還是采摘時拿著蘑菇的圖冊,逐一識別。
“我們建議,人們盡量不要在野外采摘自己不認識的蘑菇,也不要將幾種蘑菇混雜在一起吃,否則一旦中毒,很難鑒別、治療!蔽娜A安說,即使是同一種野生蘑菇,在不同的生長區(qū)域,由于生長環(huán)境等的差異,它們具有的毒性也會有程度上的差別。但常食用的松口蘑、牛肝菌、雞縱菌等野生無毒蘑菇,性質(zhì)并不會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不會從無毒變成有毒。
向華提醒,吃了野生蘑菇一旦出現(xiàn)不良反應,要大量飲用溫開水或淡鹽水,把手指伸進咽部促使盡快嘔吐,以盡量減少毒素的吸收,同時到醫(yī)院接受治療。
采摘者采摘野生蘑菇
常見的野生毒蘑菇
、俣鞠夰Z膏菌:分布于我國黑龍江、吉林、四川、西藏、云南等地。
、诿^乳菇:分布于我國黑龍江、吉林、河北、山西、四川、廣東、甘肅、青海、內(nèi)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區(qū)。
、郯锥均Z膏菌(白毒傘):分布于我國河北、吉林、江蘇、福建、安徽、陜西、甘肅、湖北、湖南、山西、廣西、廣東、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④毒鵝膏菌: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江蘇、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區(qū)。
、莩酎S菇: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黑龍江、吉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廣西、廣東、四川、云南、甘肅、陜西、西藏等地區(qū)。
、薅痉垴蘧悍植加诩帧⒔K、安徽、臺灣、河南、河北、黑龍江等地區(qū)。
、叽舐够ň悍植加谖覈、西藏等地區(qū)。
[[編輯推薦:餐后喝茶會貧血]]
大家應該有所聽說在12日晚上11點30分左右在天津濱海新區(qū)第五大街與躍進路交
頭發(fā)進入冬季,容易變得干枯毛躁,這就需要我們對頭發(fā)進行護理。直發(fā)與卷發(fā)
白領化解壓力的6個方法 1、運用言語和想象放松 通過想象,訓練思維游逛,如
農(nóng)業(yè)部開展果菜茶病蟲全程綠色防控試點
衛(wèi)計委:門診禁止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
22省份首批申請啟動跨省就醫(yī)直接結(jié)算
北方23城啟動霧霾紅色預警 該如何自保
科普:每個年齡段到底需要睡多久?
PM2.5“爆表”下我們應該如何自保呢?
冬季護心注意五點!還有四個“呼救信號”
解密:在太空如何保障健康 航天員吃什么
本站所有建議僅供用戶參考,不可代替專業(yè)醫(yī)師診斷、不可代替醫(yī)師處方,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相關(guān)責任。
Copyright © 2017 www.inbuc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7019435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