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色极品影院_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_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當前位置:主頁 > 健康百科

中藥養(yǎng)生 益壽中藥的用量用法

時間:2016-12-16 13:45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字號:

人們對長壽的追求探索一直沒有停止,為了能夠延長壽命,鍛煉身體、調整飲食,其實,吃一些延年益壽的食物也可以幫助我們長壽,日常生活中,一些中藥有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幫助你延年益壽,下面我們來看看能夠助長壽的四種中藥。

1、益壽延年中藥——黃芪

黃芪甘,性微溫。歸脾、肺經(jīng)。本品可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利水消腫,補益五臟。久服可壯骨強身,治諸氣虛。清宮廷保健,多用黃芪補中氣,益榮血。

現(xiàn)代研究表明,黃芪能促進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能延長家蠶和果蠅的平均壽命,增加人胎腎和乳鼠腎細胞與人胎肺二倍體細胞體外培養(yǎng)的傳代數(shù),并使每代細胞的存活時間延長。這都是對黃芪具有抗衰老作用的很好說明。

用量用法:黃芪一般用量為3-9g,重病或需要時,可用到30-120g。

單味黃芪480g,用水煎透,煉蜜成膏,每日服10g,以白開水沖服。用于體虛易于外感者。

使用注意:胸悶多怒者勿用;感冒未愈者禁用。

2、延年益壽中藥——人參

人參甘、微苦,微溫。歸心、肺、脾經(jīng)。功能大補元氣,益氣固脫,挽救危候,可用于大病、久病之后,體虛欲脫的危重時刻;也可用于語言低微,呼吸微弱、自汗、易感冒、食少、腹脹、便溏、少氣懶言、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緩弱之人,即中醫(yī)所說的脾肺氣虛之證,服用人參可起到補脾益肺之功。

古代醫(yī)家把人參作為延年益壽的圣品,《本經(jīng)》謂其:“主補五勝,安精神”,“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故古人給予它“長命草”的美名。當今時代,風靡市場的一些抗老延年的中成藥,也多離不開人參。

人參一味煎湯,名獨參湯,具有益氣固脫之功效,年老體弱之人,長服此湯,可強身體,抗衰老。

人參切成飲片,每日噙化,可補益身體,防御疾病,增強機體抵抗能力,且對改善老年人智力減退、記憶力消失、思維遲鈍等有一定作用。

3、延年益壽中藥——山藥

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jīng)。著名醫(yī)學家李時珍在其所著《本草綱目》中稱山藥具有“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的功效!度杖A子本草》說它:“助五臟,強盤骨,長志安神,主治泄精健忘。”《藥品化義》又載:“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肺之功。治肺虛久嗽,何其穩(wěn)當。”《神農本草經(jīng)》謂山藥“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清?張錫純對其最為推崇,謂其“能滋陰又能利濕,能潤滑又能收澀,是以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且其含蛋白質的特殊性,在滋補藥中,誠為無上之品。”本品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之作用,因此,體弱多病的中老年人,經(jīng)常服用山藥,好處頗多。

《薩謙齋經(jīng)驗方》載有山藥粥,即用干山藥片45~60g(或鮮山藥100~120g,洗凈切片),粳米60~90g同煮粥。此粥四季可食,早晚均可用,溫熱服食。常食此粥,可健脾益氣、止瀉痢,對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腎炎等病,均有益處。

山藥既可單獨食用,又可用于配制滋補食品,山藥燉小雞,民間稱之為“長壽菜”,對人體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

4、延年益壽中藥——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jīng)。本品具有健脾和胃,寧心安神,滲濕利水之功用!侗窘(jīng)》謂其:“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镀諠健份d有茯苓久服令人長生之法。歷代醫(yī)家均將其視為常用的延年益壽之品,因其藥性緩和,可益心脾、利水濕,補而不峻,利而不猛,既可扶正,又可去邪。故被稱為平補之佳品。

清代慈禧太后的壽命,長達74歲(1834一1908年)。慈禧長壽,除了女性這個自然因素之外,就是堅持常食藥膳,從已公布的13個補益方看,其中茯苓藥膳使用頻率最高,達78%以上。因茯苓餅既有清香之味,又有祛病延年的作用,故成為清王朝宮廷里的名點。

食用時可將白茯苓磨成細粉,取15g,與梗米煮粥,名為茯苓粥,李時珍謂:“茯苓粉粥清上實下”。常吃茯苓粥,對老年性浮腫、肥胖癥,以及預防癌腫,均有好處。

此外,《百病丹方大全》載方:用白茯苓研極細未,加入白蜜調勻,每夜敷之,晨起洗凈,可潤澤肌膚,美容艷色,去面黑斑。與白芷同用,做膏劑、面脂之記載,長期使用防老去皺,令面光悅,有一定效果。《經(jīng)驗方》里記載,茯苓與蒼術配伍同用,可“烏髭發(fā),駐顏色,壯筋骨,明耳目,除風氣,潤肌膚,久服令人輕捷。”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助長壽的四種中藥及吃法,這些中藥都是比較常見的,對老人身體有益。

 

 

關閉此頁 (責任編輯:華仁)
新聞資訊 | 健康快訊 | 育兒健康 | 產經(jīng)新聞 | 健康百科 | 飲食營養(yǎng) | 中醫(yī)養(yǎng)生 | 預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識 | 行業(yè)動態(tài) | 健康焦點 | 健康評談

本站所有建議僅供用戶參考,不可代替專業(yè)醫(yī)師診斷、不可代替醫(yī)師處方,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相關責任。

Copyright © 2017 www.inbuc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7019435號-9

電腦版 |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