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新冠肺炎對青少年的影響,不僅有生理上的,對心理層面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例如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社會心理學系主任)就指出:在疫情后時代,學生們出現(xiàn)了「四無」:學習無動力,沒有家長和老師逼著孩子們就不愛讀書;對真實世界無興趣,沉迷于游戲、各種社交媒體,對真實的人和事情沒有興趣;第三,社交無能力;最后,對生命價值無感受。
彭凱平教授
從兒童青少年大腦發(fā)育的角度分析,通過MRI(核磁共振成像)研究發(fā)現(xiàn),出生后兒童大腦灰質體積一直在增長,前額葉皮層灰質體積大約在11-12歲達到頂峰,隨后直到成年早期呈下降趨勢。前額葉與高級認知功能,如決策、計劃、執(zhí)行、抑制、理解他人等能力密切相關。由于中小學生前額葉發(fā)育尚未成熟,因此,他們在諸多方面表現(xiàn)出與成人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
1、理解他人情緒并作出反應上
如他們可能在其他人都表現(xiàn)出心痛惋惜情緒的情況下,做出興奮高興的表現(xiàn);
2、考慮他人觀點以及換位思考上
如直接給他們一個規(guī)則,他們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務;但如果讓他們從第三者的角度去理解,就會變得困難;
3、理性決策上
如他們經(jīng)常會做出一些沖動、莽撞的行為。
最新質子磁共振波譜 (H-MRS) 研究表明,存在情緒調節(jié)問題的孩子,大腦左側DLPFC中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線粒體功能和神經(jīng)元密 度的標志物)水平較低;與健康孩子相比,其右側DLPFC的活性較高。
正常情況下,大腦左側DLPFC主正性情緒,右側DLPFC主負性情緒,正常孩子左右兩側DLPFC功能保持此平衡。存在情緒調節(jié)問題的孩子,左右兩側DLPFC的功能平衡性被打破,左側功能異常減弱,右側異常增強。
因此,可以改變DLPFC功能異常,提高原本減弱的左側DLPFC功能,降低原本增強的右側DLPFC功能,從而恢復左右兩側功能的平衡性,并最終改善情緒調節(jié)的問題。
【研究進展】
2022年,德國波鴻大學醫(yī)學院神經(jīng)內科系的邁克爾·A·尼采(Michael A. Nitsche)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進行了tDCS技術對前額葉進行干預,改善兒童、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問題的臨床試驗,并取得了成功。
邁克爾·A·尼采教授
邁克爾·A·尼采教授是歐洲tDCS方面的權威專家,從2013年起在哥廷根大學任教起,就致力于tDCS在神經(jīng)干預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關于他的研究,可以參考其個人主頁上的介紹。
【試驗過程】
該試驗是一項隨機、雙盲、假對照平行組設計的臨床試驗,研究團隊選取了32名有情緒調節(jié)障礙的兒童,年齡7-12歲,參與試驗的兒童,在試驗開始前6個月內,都沒有接受過tDCS、RTMS、或神經(jīng)反饋等相關治療。
試驗過程如上圖所示,32名兒童被隨機分配到tDCS組和偽刺激組,在一個月內進行10次干預,干預方案為1.5mA,15分鐘/次。干預結束后,對兩組兒童的溝通、社交能力進行測試。
【結果分析】
如上圖所示,干預前后各項統(tǒng)計評分變化情況。
如上表所示,通過對tDCS組和偽刺激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研究團隊得出的結論是:與偽刺激組相比,tDCS干預改善了兒童的心理水平和情緒調節(jié)能力。這種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ToM3的統(tǒng)計上;同時,這種情緒調節(jié)能力的改善,在隨后的隨訪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持,說明改善結果具有臨床意義。
【研究結論】
分析試驗結果,研究團隊認為,此次臨床試驗證明:
1、tDCS 對大腦興奮/抑制平衡機制(E/I)具有調節(jié)作用;
2、通過對大腦左側DLPFC區(qū)域上應用tDCS干預后,情緒調節(jié)功能得到了改善,證明這是一種可行的治療方案;
3、本次試驗,1個月、共10次的干預方案,時間過短、干預頻次過低,未來的試驗建議考慮更長干預時間、更頻繁的干預次數(shù)(例如3個月、40-60次)來驗證效果。
【參考資料】
Zemestani M, Hoseinpanahi O, Salehinejad M A, et al. The impact of prefrontal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on theory of mind, emotion regulation and emotional‐behavioral function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disorder: A randomized, sham‐controlled, and parallel‐group study[J]. Autism Research, 2022, 15(10): 1985-2003.
兒童多發(fā)性抽動癥屬于慢性神經(jīng)精神障礙性疾病,其發(fā)病有遺傳因素決定,疾病
為了發(fā)掘中國傳統(tǒng)商道中的文化精粹,結合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品牌發(fā)展戰(zhàn)略、激
虎年開工第一天,青島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推出《奮力走在前》首檔融屏欄目,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歷經(jīng)大疫后的國人對于健康和尊老敬老似乎又多了一番新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雖然疫情的陰霾還未完全消散,但此時已鶯飛草長,鳥語花
本站所有建議僅供用戶參考,不可代替專業(yè)醫(yī)師診斷、不可代替醫(yī)師處方,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相關責任。
Copyright © 2017 www.inbuc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7019435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