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醫(yī)學上稱為嗝逆。主要是胸腔和腹腔之間的隔肌痙攣引起的,隔肌痙攣收縮,壓迫肺,使肺里的空氣快速呼出。打嗝時,橫隔肌不由自主的收縮,空氣被迅速吸進肺內(nèi),兩條聲帶之中的裂隙驟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聲響。
1、吃太快過飽
吃的太過快或者過飽導致的胃部負擔過重,然后引起膈肌痙攣這是就會打嗝。所以細嚼慢咽有助于消化。
2、刺激性食物
刺激性食物會刺激胃部導致打嗝,所以老年人要避免或減少刺激性食物的量,不吃或則少吃辛辣食物和冷凍食物,對腸胃進行適當?shù)恼{(diào)養(yǎng)。
3、其他原因
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多種,可能是胃、食管功能或器質(zhì)性改變,也有可能是外界物質(zhì)、生化、物理刺激引起的。若因過飽過急飲食造成的,數(shù)分鐘內(nèi)可自動緩解,因慢性病導致者在解痙、加強胃動力治療后也無大礙。所以養(yǎng)生之道網(wǎng)提醒打嗝不止的老年人不要恐慌,及時診治。
老人打嗝不止怎么辦?10個妙招解決!
1、喝水彎腰
出現(xiàn)打嗝時,可以喝幾口溫開水,同時進行90度彎腰動作。如此重復10次左右可以有效地解決打嗝的癥狀。我們的胃部離膈肌非常近,喝溫開水進行彎腰可以更有效地溫暖膈肌,同時還會使得內(nèi)臟對膈肌起到按摩的效果。
喝開水也可以制止打嗝,特別是喝稍熱的,喝一大口,分次咽下,反復幾次,就可以有效地緩解打嗝的情況。要注意水溫不能過高,防止燙傷。
2、分散注意
消除緊張情緒及不良刺激,分散其注意力。當老年人把注意力集中到別的事物上去的時候,打嗝自然就會停止了。
3、拉伸舌頭
當出現(xiàn)打隔不止時,可以手拿一塊干凈紗布抓住舌尖往外拉伸。當感覺到腹部有氣體股出來即可停止,這時候會發(fā)現(xiàn)打隔的情況立馬消除。
4、按掐穴位
①掐按中指尖:分別用自己的左右手指,用力掐住中指頂部,大約過1~2分鐘以后,打嗝即可被制止。記得要適當用力,保持疼痛感約1-2分鐘!
②掐按內(nèi)關(guān)穴:內(nèi)關(guān)穴在腕部向上約三橫指部位,按對穴位會有明顯的酸痛感!同上,左右各按1-2分鐘。
③按少商穴:少商穴位于拇指側(cè),按該穴位有助于緩解打嗝。
5、呼吸憋氣
①先深吸一口氣,然后憋住,盡量憋長一些時間,然后呼出,反復進行幾次。
②將混合氣體裝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氣體中含90%氧氣和10%的二氧化碳,也可以止嗝。
6、噴嚏止嗝
打嗝時,如果想辦法打個噴嚏,就可以止嗝,可以用鼻子聞一下胡椒粉即可打噴嚏。
7、手指刺激
洗干凈手,將食指插入口內(nèi),輕輕刺激咽部。
8、吞咽煙霧
取一長圓形硬紙空盒,一端開口,用火點燃紙屑,放進紙盒內(nèi),然后使之熄滅產(chǎn)生煙霧,立即將紙盒開口端緊壓在患者口唇周圍,留出鼻孔,囑張口作吃食物動作,吞咽煙霧,但忌吸入煙霧。吞咽1~3分鐘,打嗝即可停止。然后,用中藥旋覆代赭湯合丁香散加減,每日一劑,服用2~3劑,可鞏固療效。
9、食療止嗝
①嚼服生姜片。
②將生韭菜洗凈,榨出菜汁后口服。
③柿蒂(指新鮮柿子或柿餅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兩次口服,一次50毫升。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10、藥物治療
①東茛菪堿。用東茛菪堿0.3~0.4毫克肌注,每6~12小時1次,直至打嗝停止。
②氟哌酸醇。氟哌酸醇5毫克,每日3次口服,一般2~3日見效。打嗝停止后,再服藥2~3日以鞏固療效。
③麻黃素。用麻黃素5毫克靜注,注射后通常15秒見效。
④華蟾素。用華蟾素2~4毫升肌注,每日2~3次。一般用藥1~2次后打嗝減輕,3~4日后癥狀完全消失。
⑤利他林。肌注利他林20毫克,無效者2小時后再重復射。
⑥抗癲癇藥。用抗癲靈100毫克、安定5毫克,每日3次口服,2周后能控制發(fā)作。
牙垢多為食由食物殘渣、脫落的口腔上皮細胞、唾液和細菌構(gòu)成。牙齒上有牙垢
選擇剖腹產(chǎn)的媽媽,在產(chǎn)后恢復的過程中,比順產(chǎn)的媽媽需要更多的護理。而因
檸檬水也叫檸檬醋,含豐富的維生素C,能防止牙齦紅腫出血,還可減少黑斑、雀斑
指甲的形狀顏色變化能反映出你的身體健康與否!通常來說,指甲上的改變可能
女人在更年期的時候應該如何養(yǎng)生?專家認為,這個時候需要補補腎,那么女人
許多更年期婦女都有燥熱的情況發(fā)生,該怎么辦呢?其實,只要在飲食上多注意
夏天天氣悶熱,很多朋友都覺得胃口不太好,吃不下東西,但人是鐵飯是鋼,就
失眠是很正常的一個事情,那么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一個一分鐘快速入睡的方
在冬季一個個顏色鮮艷的橙子,果肉酸甜適中,水分多,富有香氣,是深受大家
檸檬是世界上最有藥用價值的水果之一,它富含維生素c、檸檬酸、蘋果酸、高
血氣不足是中醫(yī)的一種說法,血氣不足的原因有很多,血氣不足的癥狀也不少,
本站所有建議僅供用戶參考,不可代替專業(yè)醫(yī)師診斷、不可代替醫(yī)師處方,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相關(guān)責任。
Copyright © 2017 www.inbuc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7019435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