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張佳欣)是什么影響了人類的社會決策?在26日發(fā)表于《自然·人類行為》雜志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領導的國際團隊揭示了一種前所未知的神經化學機制:多巴胺和5-羥色胺在影響人類社會行為中的作用。
在這項研究中,4名接受腦深部刺激手術的帕金森病患者被要求玩一場“要么接受要么放棄”的“最后通牒”游戲。游戲設置中,人類玩家和計算機玩家共計可向患者發(fā)放20美元,患者必須接受或拒絕兩玩家對20美元的不同分配。如果患者拒絕這種分配,那么他們雙方都不會得到任何東西。
“人們根據(jù)社會背景作出決策”這一觀念在決策類游戲中并不新鮮。但現(xiàn)在,研究人員首次證明這可能來自多巴胺和5-羥色胺(又名血清素)的動態(tài)相互作用。
當人們作出決策時,多巴胺似乎會密切關注當前的報價與之前的報價相比是更好還是更差,并作出反應,它好比是一個持續(xù)的跟蹤系統(tǒng);與此同時,5-羥色胺似乎只關注當下具體報價的價值,這意味著它專注于個案評估。
當人們與其他人比賽時,多巴胺總體上更活躍。這些信號疊加在一起協(xié)同作用,有助于人腦在社交互動過程中對價值進行全面評估。
接受腦深部刺激手術患者體內植入的碳纖維電極幫助收集數(shù)據(jù)。該方法的獨特之處在于可多次測量神經遞質。研究人員首次看到了多巴胺和5-羥色胺的協(xié)作如何影響人類的認知和行為。
帕金森病患者的一個關鍵特征是腦干中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喪失。隨著多巴胺的減少,5-羥色胺能末端開始萌發(fā)。研究首次揭示兩者的一種復雜的相互作用,這與在嚙齒動物模型中觀察到的一樣。研究人員表示,此次研究為了解廣泛的大腦疾病打開了一扇窗。
近日,依托新華網建設的健康中國促進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新華網健康中國促
6月1日至4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在青島舉行。據(jù)了解,為
本站所有建議僅供用戶參考,不可代替專業(yè)醫(yī)師診斷、不可代替醫(yī)師處方,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相關責任。
Copyright © 2017 www.inbuc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7019435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