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素有尊老敬老美德,現在我們身邊的老人越來越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老人的心理會產生變化,尤其是老年病人的心理變化非常明顯,很多年輕人感到不解或詫異,覺得老人有病后仿佛變了個人。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人到老年尤其是病后心理產生變化是普遍現象。只有把握他們心理活動,清晰地了解他們在想什么,才能更好地照顧好他們。那么,他們在想什么呢?
1、孤獨依賴心理
通常情況下老人均很害怕孤獨與寂寞,一旦生病,這時老人生活常不能自理,甚至完全依靠他人,生活方式、環(huán)境驟然發(fā)生改變,這種孤獨與寂寞更加明顯。這時家人的態(tài)度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病后康復非常關鍵。因此,一定要對生病老人態(tài)度熱情、關心、體貼,言語要和藹,不要勉強改變他們長期形成的習慣和嗜好,盡量安排時間多陪伴在他們身邊,與他們聊天,最好根據他們的喜好安排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安全、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在他們身體許可的情況下,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娛樂活動,讓他們的心情愉快,生活更加充實,以便減輕孤獨寂寞感。
2、焦慮多疑心理
焦慮是病人對疾病造成的危害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很多病人對于環(huán)境刺激過于敏感,病后住院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情緒起伏,擔心自己會給家人和單位帶來麻煩,尤其是喪偶或獨居的老人表現更加明顯。一些慢性病人或診斷不明的病人表現為對別人的老言相勸將信將疑,即想了解疾病信息,又對別人解釋抱有懷疑態(tài)度,甚至曲解他人的意思。這時家人要對老人多安慰,少刺激,盡量與老人常接觸的人溝通,保證他們的談話不會刺激或引起病人更的疑慮。
3、緊張恐懼心理
很多老人喜歡按自己生活經驗來判斷自己的病情,而對醫(yī)學知識了解甚少,擔心病情是否會引起生命危險,心理上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從而產生一系列的情緒反應,尤其是長期臥床的老人,常處于消極自責狀態(tài),難以解脫。這時家人要幫助他們科學看待病情,面對衰老,幫他們制訂生活計劃,培養(yǎng)樂觀開朗的性格,以消除緊張恐懼心理。
4、悲觀抑郁心理
老人病后喪失勞動能力,情緒往往變得異常悲觀,通常表現為寡言孤獨,厭惡社交,抑郁痛苦,對生活缺乏信心。這時家人要盡可能幫他們認識疾病,使他們正確面對現實,解除他們的心理壓力,鼓勵他們振作起來。
總之,人生老病是正常的現象,要根據他們不同的心理,幫助他們樹立和培養(yǎng)樂觀情緒,鼓勵他們戰(zhàn)勝疾病,更好地渡過晚年生活。
大家應該有所聽說在12日晚上11點30分左右在天津濱海新區(qū)第五大街與躍進路交
頭發(fā)進入冬季,容易變得干枯毛躁,這就需要我們對頭發(fā)進行護理。直發(fā)與卷發(fā)
白領化解壓力的6個方法 1、運用言語和想象放松 通過想象,訓練思維游逛,如
農業(yè)部開展果菜茶病蟲全程綠色防控試點
衛(wèi)計委:門診禁止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
22省份首批申請啟動跨省就醫(yī)直接結算
北方23城啟動霧霾紅色預警 該如何自保
科普:每個年齡段到底需要睡多久?
PM2.5“爆表”下我們應該如何自保呢?
冬季護心注意五點!還有四個“呼救信號”
解密:在太空如何保障健康 航天員吃什么
本站所有建議僅供用戶參考,不可代替專業(yè)醫(yī)師診斷、不可代替醫(yī)師處方,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相關責任。
Copyright © 2017 www.inbuc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7019435號-9